我院吴海涛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新型CAR-T登上《Immunity》封面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我院吴海涛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新型CAR-T登上《Immunity》封面

2556人浏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公立 三甲
前往主页

CAR-T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T细胞也叫T淋巴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造血,在胸腺中成熟,然后移居到人体血液、淋巴和周围组织器官,发挥免疫功能。其作用相当于人体内的“战士”,能够抵御和消灭感染、肿瘤、外来异物等“敌人”。但是肿瘤非常狡猾,擅长隐蔽自己躲避T细胞的“侦察”。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类似于在T细胞表面安装定位导航装置,T细胞就变成了“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能利用其“定位导航装置”CAR高效识别“伪装”隐蔽的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将其杀灭,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CAR-T已经应用在白血病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但在头颈部肿瘤等实体瘤中不佳。头颈部肿瘤是人类第六大常见肿瘤,主要包括咽、喉、口腔、鼻腔鼻窦、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涉及的解剖部位重要器官集中,手术和放化疗难度大,因此患者的生存率低、生活质量差,如术后失去说话功能、进食呛咳等。我院吴海涛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课题组针对CAR-T细胞靶向治疗头颈部肿瘤效果不佳的问题,历经多年合作,发现狡猾的肿瘤可以引起T细胞表面的“导航”CAR发生降解从而躲避CAR-T细胞的“侦察”。于是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可循环CAR”,这种CAR的降解途径受到抑制后可更多地再循环到T细胞表面再次发挥侦察功能,从而大大提高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续活性和抗肿瘤效果,为CAR-T治疗实体瘤及解决肿瘤治疗后复发难题提供了新策略。

该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ChimericAntigenReceptorDesignedtoPreventUbiquitinationandDownregulationShowedDurableAntitumorEfficacy》(《具有持久抗肿瘤效果的新型可循环嵌合型抗原受体》)的形式发表在《Cell》(《细胞》)子刊《Immunity》(《免疫》)杂志上(影响因子22.5),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文涛、邱士真与我院陈健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许琛琦研究员和我院吴海涛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给微信好友
推荐医院
医生推荐
热门推荐 更多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医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