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不用开大刀,穿刺就能治肿瘤,现在我每天能遛弯两小时!”家住济南历下区的77岁肺癌患者李大爷,术后3个月的复查报告让全家松了口气。在济南,提及肿瘤微创治疗,越来越多患者像李大爷一样,选择济南南郊医院肿瘤科——这家济南市医保定点的特色科室,正以“微创+人文”的双优势,成为鲁中地区肿瘤患者的康复港湾。
科室的“硬核底气”,源于一支深耕肿瘤领域的专家梯队。学科带头人孔得福主任,从事肿瘤微创治疗30余年,累计完成介入手术超5000例,曾获“山东省微创医学突出贡献奖”;葛新华副主任医师擅长碘125粒子植入与消融治疗,主持的《粒子植入联合免疫治疗晚期肺癌》课题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孙耀华教授作为动脉灌注栓塞技术专家,不仅承担国家卫健委攻关项目,还主编了《肿瘤介入治疗临床指南》。近30人的医护团队中,80%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每月开展多学科会诊(MDT)20余场,为复杂肿瘤患者定制“一人一策”方案。
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科室两大核心技术实现“创伤减半、治疗的效果加倍”。动脉灌注栓塞术依托德国西门子ArtiszeeⅢ型DSA血管造影机,通过2毫米穿刺口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药物浓度达全身给药的8-10倍,同时阻断肿瘤血供——65岁胰腺癌患者张女士经3次治疗后,CA199从1200U/ml降至正常范围,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次日即可自主进食;碘125粒子植入术则借助CT精确定位,将直径0.8毫米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像“微型放疗仪”持续杀灭癌细胞,69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王阿姨植入70粒粒子后,骨痛评分从8分降至1分,如今能正常接送孙女上学。数据显示,这两项技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降低42%,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5-7天。
“把专业术语变成‘家常话’,是我们的必修课。”护士长刘敏的话道出科室服务理念。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治疗恐惧”,医护团队用“给肿瘤断粮”解释栓塞术、用“粒子站岗杀癌细胞”比喻植入术,配合3D动画演示让方案更易懂;病房内配备微波炉、助行器,每周开展“抗癌经验分享会”,邀请康复患者现场交流;出院后建立“1+3+6”随访机制——术后1周回访、3周复查评估、6个月康复指导,近5年累计服务患者超3000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8.7%。
基于近5年1200例实体肿瘤患者随访数据,科室实体肿瘤五年生存率达71.6%,远超全国肿瘤微创治疗平均水平(58.3%)。如今,济南南郊医院肿瘤科不仅是济南大学医学研究院的临床教学基地,还成为山东省抗癌协会微创治疗分会委员单位,每年接收基层医院进修医生30余名,持续推动区域肿瘤微创技术发展。从精确穿刺到暖心守护,这里正用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份细致关怀,为肿瘤患者托起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