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粤”守“沪”,我院两名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员平安返粤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跨“粤”守“沪”,我院两名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员平安返粤

1957人浏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公立 三甲
前往主页

5月18日,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300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乘专机返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主任张虎代表省委、省政府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迎接,向全体队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这支检测队来自广东省17家省(部)属医院和19个地市的医疗机构,自4月3日抵达上海,在40多天时间内完成超过975万管、4523.3万人次的核酸采样检测,日均完成检测近23万管,占外省支援总量的四分之一,并实现队员“零感染”,是后一批撤离上海的援沪医疗队之一。

其中,我院检验科的梁颖、叶俊凯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两位干将。

“放心,有我。”是来自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梁颖出发支援上海抗疫工作前,朋友对她简短而有力量的支持,千言万语尽在其中;“注意防护,平安归来!”同样来自好友的叮嘱,我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叶俊凯对援沪工作坚定而充满信心。

梁颖和叶俊凯,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病毒猎手”,长期奋斗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岗位上。4月3日凌晨,接到任务通知后,他们立刻收拾行囊,踏上了支援上海的征途。

他们此次任务是广东省医疗队对口检测点中检测量大的实验室,承担了上海大量的核酸标本检测任务,从单日检测量8万管/天,提升到日均检测20万管/天,后高达31.2万管/天!

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梁颖,作为千麦气膜实验室加样仓组长之一,充分发挥了自身加样快的优势,保障了检测质量和高效,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加样速度提升至500管/小时。“很珍惜此次支援的经历,学习的不仅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虽然工作是累了点,但也值了。”梁颖很自豪地说。

“既然来了,就要努力干好工作,贡献自己大的力量,不枉此行。”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叶俊凯说到,自2020年初组建新冠核酸实验室至今,一直坚守核酸检测岗位,有丰富的外出支援经验。此次援沪,他主动担当,协助队长承担很多工作。

刚开始,叶俊凯的工作是在扩增仓,需要把样本放进扩增仪和分析结果,仓里有80多台仪器,这些仪器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转,工作人员也是难有落座的机会。得益于长期在PCR工作,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叶俊凯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能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后来由于加样仓缺人,他自告奋勇来到加样仓,这是公认的“苦差”,为了保证结果发放的时效性,他们经常连续奋战六个小时,“在高效的工作中,我练就了‘飞速拧盖’的本领,多一夜可以单手拧2800多个标本。”叶俊凯说。

每个班次下来,大家都会相互笑笑:“食指还能弯曲不?”大家尽管疲惫,但看到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摸上药膏,一切值得!

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效高质量的工作使我们与千麦博米乐实验室共建了深厚的抗疫友谊,实验室后来被命名为千麦飞粤气膜实验室!

两位检验科队员在援沪的抗疫战场上,传承南山风格,发扬仁爱为本精诚为强的医院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为此次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梁颖说,这是一次很珍贵的回忆,一段很难得的学习历程!在这次抗疫之旅,有“想不到自己能连续上三个夜班”的苦中作乐,有“埋头苦干不断挑战自己”的冲劲,有为了高效、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的紧密合作,有每日看着数字一点点下降的高兴,也有站在窗边望着远方的思念……

叶俊凯则一直都没有告诉母亲他去了上海,以免老人为他操心。在妈妈生日那天,他找到一个看不出是酒店的角落里跟妈妈视频聊天,给她唱生日歌,强忍住的眼泪倒流回心里……

在援沪期间,由于工作强度大,离家时间长,对家的思念也日渐增加,除了支援队领导开展了“巴林特小组”活动,进行线上心理疏导等各种关怀活动外,也得到了大后方的关心和鼓励,“医院领导不定时跟我们进行线上交流,关心我们的情况,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5月18日,两位队员平安抵达广州后,他们说,将认真总结支援上海核酸检测的经验,继续发扬抗疫精神和南山风格,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希望早日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在检测一线,为医院、为广州乃至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给微信好友
热门推荐 更多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医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