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随着微创手术和靶向治疗技术的突破,结肠癌诊疗已进入化时代。广州作为华南医疗高地,多家三甲医院在结肠癌综合治疗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术,5年生存率达国际水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年手术量超800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荧光导航技术定位微小病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创"3D腹腔镜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这些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结肠癌诊疗水平。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中心结直肠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国内结直肠癌专病数据库。2023年数据显示,机器人手术占比达42%,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率81.2%。开展ctDNA液体活检技术,可实现术后复发风险预测。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年完成结肠癌手术量居华南前列,其中腹腔镜手术占比65%。特色技术包括: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评估吻合口血供。建有华南大的胃肠肿瘤生物样本库。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肿瘤科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辅助"全程管理模式。PET-CT融合导航系统可将淋巴结检出率提升至92%,自主研发的肠道支架使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率下降40%。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腹部肿瘤科首创"三阶段疼痛控制法",将晚期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控制在18%以下。特色技术包括:术中放疗(IORT)、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结肠癌诊疗规范》。
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拥有国内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数据显示,采用NOSES技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至4.3天。在遗传性结肠癌基因检测方面,检出率较常规方法提高35%。
这些医院均配备有超声刀、能量平台等设备,并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可通过医院官网或"健康广东"平台查询专家出诊信息,部分医院开通了多学科联合门诊绿色通道。病理会诊中心可为疑难病例提供二次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