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236人浏览
张磊

张磊

副主任医师
前往主页

近年来,“抑郁”“焦虑”等词频繁出现在热搜和日常对话中,心理疾病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流行病”。人数激增的背后,核心的推手究竟是什么?答案或许藏在以下4个关键变化中。

社会节奏

过去,生活按部就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际关系简单直接。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职场竞争、房价压力、教育内卷如影随形。加班到凌晨、随时回复工作消息成了常态,许多人长期处于“透支状态”。

心理学中的“压力-疾病模型”指出,长期高压会激活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终于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社交模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社交变得便捷,却也让人更孤独。线上聊天取代了促膝长谈,点赞数替代了真实的情感联结。研究发现,过度依赖虚拟社交的人,大脑中与共情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会降低,更容易陷入“情感麻木”。

此外,社交媒体上精心修饰的“完美生活”对比,会加剧自我否定,诱发自卑、抑郁等情绪。

认知偏差

过去,心理问题常被贴上“矫情”“想太多”的标签,许多人选择隐忍。如今,随着科普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心理感冒”和身体感冒一样需要治疗。门诊量的上升,部分原因是患者主动求助的意愿增强,而非发病率绝对升高。但这也反映出一个矛盾: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提升是进步,但快速变化的环境仍在制造新的压力源。

支持缺失

传统社会中,家族成员住得近,遇到困难能互相扶持。如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居青年数量激增,缺乏情感支持系统。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理论”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来源。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若无人倾诉或分担,负面情绪更容易积压成疾。

然后想说:心理疾病增多,本质是社会快速发展与人类心理适应能力之间的“时差”。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慢节奏的生活,但可以通过调整节奏(如设定工作边界)、重建真实社交(如定期与朋友见面)、主动学习情绪管理(如正念练习)来保护自己。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经历心理困扰,请记住: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给微信好友

患者咨询排行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啥不能受刺激?

睡眠障碍是神经衰弱吗?

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深圳厌学心理疏导医院

深圳抑郁症焦虑症医院

热门推荐 更多

立刻了解更多该医院信息

医生资质如何 诊前注意事项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圳首康医院 > 医院动态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