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核心区别:子宫内膜“跑错”的位置不同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跑”到了子宫肌层内部,并在此生长。简单理解,就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肉墙壁里“安家落户”了。这会导致子宫弥漫性增大、变硬。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跑”到了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的是种植在盆腔器官表面,如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输卵管、子宫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道格拉斯陷凹),甚至肠道、膀胱等。极少数情况下,内膜组织可能出现在更远的部位(如肺部、鼻腔)。
症状表现:相似但有侧重
两种疾病常见的共同症状是痛经(进行性加重)和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然而,仔细观察,症状特点有所不同:
症状特点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疼痛痛经剧烈且集中于经期,疼痛部位多在下腹正中(子宫位置)。经期结束后疼痛明显缓解。性交痛(深部痛)也可能存在。疼痛形式更复杂多样:除经期疼痛外,常伴有经前疼痛、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痛)、排便痛(尤其经期)、排尿痛(尤其经期)。深部性交痛是典型症状。月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非常常见且突出,可能导致贫血。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相对不如腺肌症普遍和严重。子宫状况子宫通常均匀性增大、质地偏硬(医生检查或超声可发现)。子宫大小通常正常(除非合并腺肌症)。但可能触及盆腔触痛结节或附件包块(卵巢巧克力囊肿)。其他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常因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受影响、输卵管结构改变等导致生育能力下降(不孕是主要就诊原因之一)。诊断方法:各有侧重
诊断都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时甚至需要手术和病理确诊。
妇科检查:
腺肌症:医生可能触及子宫均匀增大、球形、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可,经期压痛明显。
内异症:可能在子宫后方、骶韧带、阴道直肠隔等部位触及触痛结节;若累及卵巢形成囊肿(巧克力囊肿),可能触及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可能受限(粘连)。
影像学检查:
腺肌症:可能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栅栏样”改变)、肌层内小囊肿、子宫轮廓增大、结合带增厚模糊。
内异症:可发现附件区囊肿(典型表现为“毛玻璃样”回声的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深部内异症结节(如位于直肠阴道隔)。
经阴道超声(TVUS):是两者的首选筛查工具。
磁共振成像(MRI):分辨率更高,尤其在评估腺肌症的范围、深度以及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方面具有优势。
CA-125:血液检查。内异症(尤其巧克力囊肿)患者CA-125可能轻度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其他妇科疾病也可升高),主要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腹腔镜检查与病理:
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医生通过微创手术直接观察盆腔内情况,发现异位病灶(颜色、形态多样)、囊肿、粘连,并可同时进行治疗(切除病灶、囊肿、分离粘连)。
病理检查:腹腔镜手术中取出的异位病灶或囊肿壁送病理检查,若镜下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即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肌症的确诊金标准是病理检查子宫切除标本。但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和高质量的影像学(尤其是MRI)特征,通常可以在术前做出可靠诊断,不一定需要切除子宫来确诊。
关键区别总结:
特征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病灶位置子宫肌层内子宫腔外、盆腔或其他部位主要疼痛剧烈经期痛(下腹正中)复杂盆腔痛(经期/经前/慢性/深部性交痛/排便排尿痛)突出症状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生育能力下降(不孕)、深部性交痛子宫变化均匀增大、变硬通常大小正常(除非合并腺肌症)典型体征子宫增大、质硬盆腔触痛结节、附件包块(巧克力囊肿)影像特点肌层不均、结合带模糊(超声/MRI)卵巢囊肿(超声)、深部结节(MRI)确诊方法临床+影像(MRI佳)/子宫病理腹腔镜探查+病理(金标准)重要提示:两者可能共存!
约20-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症。当患者同时表现出两种疾病的症状时,医生会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为何区分很重要?
虽然两者都与子宫内膜相关,且治疗上(如激素药物、手术)有重叠之处,但准确的区分仍然非常重要:
明确病因和病灶范围: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例如,内异症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腹腔镜手术探查和治疗)。
生育需求考量: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个性化。
手术决策:手术方式差异很大。腺肌症若病灶局限可行病灶切除术(但难度大),弥漫型或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子宫切除术;内异症手术则侧重于去除异位病灶、囊肿和粘连,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
长期管理计划:两种疾病的复发风险和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
结语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同源不同宗”的两种疾病。核心区别在于子宫内膜组织异常生长的位置不同(子宫肌层内vs.子宫腔外),这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症状特点、体征表现、诊断方法和临床处理上的差异。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或生育困难,应及时寻求妇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超声、MRI,甚至腹腔镜)来明确诊断,并制定适合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清晰区分二者,是迈向有效治疗和管理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旨在提供健康信息参考,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请务必咨询合格的妇科医生获取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