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腺肌症容易导致肠黏连吗?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张洪涛:腺肌症容易导致肠黏连吗?

1943人浏览
张洪涛

张洪涛

副主任医师
前往主页

一、核心结论:直接关联较弱,但间接风险需警惕

腺肌症本身并非肠粘连主要诱因:单纯性腺肌症(不合并其他盆腔疾病)导致肠道发生粘连的概率相对较低。腺肌症病灶主要局限在子宫肌层内,不直接接触或侵袭肠道。

间接关联不容忽视:腺肌症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增加肠道(尤其直肠、乙状结肠)受累和粘连形成的潜在风险。

二、腺肌症如何间接影响肠道?主要途径解析

炎症因子“波及”效应:

腺肌症病灶会释放多种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可扩散到子宫周围环境,刺激邻近的盆腔腹膜和肠道浆膜表面。

慢性炎症状态是粘连形成的重要土壤,可能导致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产生轻微粘连。

子宫体积增大带来的“物理压力”:

弥漫性腺肌症常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变硬。

显著增大的子宫,尤其是后位或后屈子宫,可能紧密压迫其前方的直肠和乙状结肠。

长期机械性压迫和摩擦,加上炎症环境影响,理论上存在刺激局部组织反应、增加粘连倾向的可能。

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因素!):

异位内膜病灶可直接种植在肠管浆膜面、深入肠壁肌层甚至粘膜下层。

病灶反复出血、炎症刺激,极易导致子宫、卵巢、肠管、盆壁之间形成致密粘连。

腺肌症与内异症常“结伴而行”:相当一部分腺肌症患者(研究显示可达20%-80%)同时存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是肠粘连的“主力军”:肠道(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累及的盆腔外器官。

风险叠加:当腺肌症合并内异症(特别是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累及肠道时),肠道粘连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高。此时粘连主要归因于内异症,但腺肌症的存在可能加重盆腔整体炎症环境。

既往盆腔手术史(混杂因素):

无论是针对腺肌症(如子宫肌瘤剔除、腺肌症病灶切除),还是其他盆腔疾病的手术,其本身手术创伤即是导致术后粘连的主要原因。

如果患者因腺肌症接受过手术,术后肠道粘连的风险主要与手术操作相关,而非腺肌症本身。

三、出现哪些信号需警惕肠道可能受累?

若腺肌症患者出现以下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肠道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内异症或存在粘连:

经期排便疼痛:月经期出现明显的直肠/肛门坠胀痛或排便时剧痛。

周期性排便习惯改变:经期反复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周期性便血:月经期出现大便带血(鲜血或暗红色血),需与痔疮、肠道本身疾病鉴别。

性交痛(深部):尤其在后入位时出现的盆腔深部疼痛,可能提示子宫直肠陷凹病灶或粘连。

慢性盆腔痛/下腹痛:非经期也持续存在的疼痛,活动或排便时可能加重。

腹胀与排气不畅:感觉下腹持续胀气,排气困难。

四、诊断与管理:关注重点在于明确是否合并内异症

详细问诊与妇科检查:

医生会重点询问肠道相关症状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可评估子宫大小、位置、活动度、有无触痛结节(尤其在子宫后方、宫骶韧带、直肠阴道隔),判断直肠有无受累、狭窄及粘连固定感。

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直肠超声:是首选筛查。可评估腺肌症程度、子宫大小,探查子宫后方(直肠子宫陷凹)有无异常包块(如内异囊肿)、有无提示深部内异症的“滑动征”消失(提示粘连可能)。

盆腔MRI: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腺肌症病灶范围、子宫与直肠间的关系、直肠壁是否增厚或存在内异症结节,是评估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累及肠道的金标准影像学方法。

治疗策略与预防粘连考量:

单纯腺肌症:除非子宫巨大、症状药物控制无效且无生育要求,一般首选子宫切除术而非保守手术(保守手术易复发且可能破坏子宫结构)。

合并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累及肠道):需由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常联合普外科/结直肠外科医生)评估。手术可能涉及:

术中精细操作与防粘连措施:手术本身是新的粘连风险源。医生会采取微创技术(腹腔镜/机器人)、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充分冲洗盆腔、必要时使用可吸收防粘连屏障材料等措施,力求小化术后新粘连形成。

松解盆腔粘连。

切除肠道表面的异位病灶(如直肠表面病灶浅表可“削除”/烧灼)。

若病灶浸润肠壁深层,可能需行肠管部分切除吻合术(即“肠切除”)。

目标是控制炎症、抑制病灶活性、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

常用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口服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等。

有效控制腺肌症和/或内异症活动,有助于减轻炎症、延缓疾病进展,从而间接降低粘连形成和加重的风险。

明确诊断是关键:区分是单纯腺肌症还是合并内异症(尤其肠道内异症),直接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药物治疗(一线选择):

手术治疗(评估必要性):

总结:风险存在但可控,核心在于综合评估与管理

单纯子宫腺肌症导致严重肠粘连的风险相对较低,其间接影响主要通过炎症环境和子宫增大压迫实现。

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累及肠道时)是导致肠粘连的主要风险因素,需高度警惕。

识别肠道相关症状(经期排便痛、便血、习惯改变)至关重要,是提示合并内异症或粘连的重要信号。

规范诊断(妇科检查、超声、MRI)是明确病因、区分单纯腺肌症与合并内异症的基础。

积极药物治疗控制疾病活动是基石,有助于减轻炎症、延缓进展、降低粘连风险。

手术决策需谨慎权衡,若进行手术(尤其涉及肠道),应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作,并采用防粘连策略。

科学认知、积极沟通、合理治疗,是管理腺肌症及其潜在并发症(包括肠粘连风险)的途径。如有疑虑或出现相关症状,请务必咨询专业妇科医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分享给微信好友

患者咨询排行榜

张洪涛:腺肌症容易导致肠黏连吗?

腺肌症带曼月乐2年后下移了怎么回事?

痛经忍到绝经就没事了吗?这个误区可能耽误你太久!

张洪涛:​​腺肌瘤没有明显的界限吗?​

张洪涛:检查出来了腺肌症,该怎么办?​

热门推荐 更多

立刻了解更多该医院信息

医生资质如何 诊前注意事项
主页 | 医院介绍 | 科室导航 | 医生团队 | 健康诊疗 | 诊疗评价 | 医院环境 |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郑州德馨医院 > 医院动态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