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当子宫内膜组织异常侵入子宫肌层并生长,便形成了腺肌症。这些异位内膜随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却无法像正常内膜般排出体外。血液积聚形成病灶,刺激子宫异常收缩,引发: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程度常随时间推移愈发剧烈
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慢性盆腔疼痛:经期之外也可能持续存在
子宫均匀性增大
二、慢性炎症:疼痛的"放大器"
研究揭示(MolecularMedicine,2024),腺肌症病灶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炎症反应中心:
病灶出血刺激炎症:异位内膜出血释放血红素、铁离子等物质,激活免疫系统,吸引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
炎症因子"风暴":活化的免疫细胞大量释放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前列腺素PGE2等)。
直接刺激神经末梢:高浓度的促炎因子(尤其是PGE2)直接作用于子宫及盆腔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剧烈疼痛。
神经"致敏"效应:炎症因子使痛觉神经对刺激更加敏感,放大痛感。轻微收缩即可引发剧烈疼痛。
促进病灶生长粘连:炎症环境进一步刺激异位内膜组织增殖,并促进子宫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加重疼痛。
三、管理炎症,缓解疼痛的关键策略
打破炎症循环是控制腺肌症疼痛的重要环节:
药物治疗:
复方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和内膜生长,减少出血和炎症反应。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D):局部释放孕激素,抑制内膜增生,显著减少月经量和疼痛。
GnRH激动剂:短期使用,诱导"假绝经"状态,强力抑制卵巢激素,使病灶萎缩和炎症减轻(通常≤6个月)。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直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快速减轻疼痛和炎症(需遵医嘱,注意胃肠道)。
激素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抗炎饮食:增加摄入富含Omega-3(深海鱼、亚麻籽)、抗氧化剂(深色蔬果)的食物;严格限制促炎食物(如加工肉类、精制糖、反式脂肪)。
压力管理:长期压力升高皮质醇,加剧炎症。尝试瑜伽、冥想、充足睡眠。
适度规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机体抗炎(避免经期剧烈运动)。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症状严重者):
病灶剔除术:剔除腺肌症病灶,去除炎症根源,同时保留女性子宫。
子宫内膜去除术:破坏宫腔内膜,减少月经量,对浅层病灶合并月经过多有效。
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20%育龄女性正受到子宫腺肌症或相关症状的困扰,其中慢性盆腔疼痛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