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跑错位置”,侵入子宫肌层后周期性出血引发的疾病。其核心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从月经前一周悄然开始,经期达到顶峰,甚至持续至经后,且每年疼痛程度递增。这种痛感常从下腹深部蔓延至腰骶、会阴甚至大腿,严重时需依赖止痛药才能缓解。
非经期疼痛的三大诱因:
病灶持续刺激:异位内膜在肌层内反复出血,形成瘢痕粘连,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隐痛,劳累或久坐后加重。
子宫膨胀压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常均匀增大至孕8周大小,压迫膀胱、直肠,导致尿频、便秘,甚至性交时深部钝痛。
炎症连锁反应:病灶周围组织水肿、充血,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炎,出现低热、白带增多等伴随症状。
诊断需“三管齐下”:
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质地硬,经期压痛更明显。
超声/MRI:清晰显示肌层增厚、回声不均,MRI可精确定位病灶深度。
血清CA125:部分患者指标轻度升高,需结合影像综合判断。
治疗需个体化:
轻症患者可用布洛芬缓解疼痛,或通过GnRH-a药物抑制卵巢功能。
有生育需求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无生育需求且症状严重者,可以考虑病灶剔除保宫手术。
中医调理(如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对改善气血瘀滞有辅助效果。
提醒:若出现非经期下腹坠痛、性交痛或月经量骤增,请尽快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延缓子宫增大,保护生育功能,避免贫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