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随着医疗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在肺癌诊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术,年手术量超150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华南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5年生存率提升至4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内早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早期肺癌检出率提高3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实现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广州市胸科医院在耐药性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形成特色方案,参与制定国家诊疗规范。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中心肺癌科年门诊量超3万人次,拥有华南地区大的肺癌样本库。2022年引进PET-MR引导的放疗系统,将局部晚期肺癌的放疗精度提升至0.5毫米。开展包括ALK/ROS1/NTRK等罕见突变靶向治疗在内的23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年完成胸腔镜肺癌手术1800余例,微创手术占比达92%。首创"三维重建规划+术中荧光导航"技术,使亚肺叶切除的淋巴结清扫完整率提高至98%。其呼吸介入科在气道支架植入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制定《中国肺癌筛查指南》,低剂量CT筛查项目覆盖10万高危人群。呼吸内镜中心配备超细电子支气管镜,可对3毫米肺结节进行活检。2023年开展全球首例电磁导航联合冷冻消融的复合介入手术。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肿瘤科拥有国内肺癌液态活检实验室,ctDNA检测灵敏度达0.01%。参与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药物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放疗科配置VarianTrueBeam系统,可实现呼吸门控下的动态调强放疗。
5.广州市胸科医院
耐药性肺癌诊疗中心建立12种耐药基因检测panel,临床符合率91.7%。内科团队首创"靶向-免疫序贯",使EGFR突变型晚期肺癌中位生存期延长至4.3年。参与国际肺癌联盟的耐药机制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