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胃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广州作为华南医疗中心,多家三甲医院在胃癌综合治疗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术,五年生存率达国际水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年胃癌手术量超800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荧光导航淋巴结清扫技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拥有华南胃癌新药临床试验基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方面保持95%以上的完整切除率。这些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诊疗水平。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中心胃癌外科年手术量超过1200台,微创手术占比达65%。自主研发的"三野清扫"技术使局部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提升至42.7%。拥有国内胃癌分子分型检测平台,指导个体化治疗。PET-CT引导的放疗技术将局部控制率提高至91.3%。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开展全腹腔镜胃癌术,手术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下。建立从筛查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早期胃癌诊断率提升至38%。特色技术包括:术中ICG荧光显像、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胃癌诊疗规范。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早期胃癌ESD治疗量连续五年居华南。外科开展"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淋巴结检出数达45枚/例。建有胃癌生物样本库,储存标本超2万份。近三年承担胃癌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科开展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使不可切除胃癌转化切除率达31.6%。拥有容积调强放疗系统,定位精度达0.5mm。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0余项,患者可获得新靶向药物治疗机会。
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镜中心每年完成胃癌筛查1.2万例,发现早癌400余例。创新"黏膜下剥离联合腹腔镜"的杂交手术,适用于特殊部位胃癌。病理科开展HER2、PD-L1等10项分子检测。近五年发表胃癌相关SCI论文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