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近日公布,作为国内神经外科研究的领头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神经外科学中心”)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以神经外科单病种疾病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22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近5年来,神经外科学中心和研究所获批项目总数呈稳定状态。
获批的项目中,从神经外科亚专业分析,脑肿瘤仍然是研究的领域,共有4个面上项目及3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紧随其后,各有多个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此外,慢性意识障碍、脑外伤及神经移植治疗脑损伤及脑脊液相关研究均有项目获批。此次获批项目分布凸显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亚专科科研实力,做到了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多重覆盖。
在疾病谱及创新研究方面,脑胶质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耐药研究、人脑功能网络机制研究保持了神经外科传统的研究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此次收获6项面上基金项目和1项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内容涵盖颈动脉斑块、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儿童颅咽管瘤。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研究有望成为下一个重要的临床研究增长点。
神经外科学中心年轻的中心副主任李德岭,经过层层选拔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为200万元,这也实现了神经外科学中心和研究所“国家优青”历史性的突破。李德岭此次获批的项目为“多模态分子影像与神经外科”,是基于脑肿瘤手术全切率低、功能损伤率高两大临床问题,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如何识别脑肿瘤的肿瘤边界和功能边界”,继而系统梳理了三大学术成就,将标志性文章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突出研究过程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可以预见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不久的将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解决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贡献关键力量。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江涛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是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也是反映一个学科的科研实力、学科影响力和人才培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医院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今年是北京天坛医院启动第三次转型发展的第一年,医院按照“整合”和“协同”的思路,打破传统神经外科以单病种建立亚专科模式,构建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诊治模式,整合临床、基础和平台学科资源等集体攻关,创新建立健全学科协同、交流互通、转会诊顺畅、数据信息共享、培养创新人才等机制,实现学科发展新增长点,以实现打造临床神经科学国家战略力量,全力“填平”神经外科学“高原”上的学科方向、亚专业的“沟壑”,尽早实现“高峰林立”的目标。
目前,神经外科学中心、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神经科学战略力量的领导者和重要的参与者,未来将在现有业务科室学科评估的基础上,将“强专病”发展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将在期刊发表论文以及牵头国际水平临床研究在科研部分的评估比重增加,高被引学者及H值、FWCI值在科研部分的评估比重增加,随着更多学科骨干、青年力量的成熟,持续发挥在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发出更多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