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发朋友圈一定要凑齐九宫格,差一张就浑身难受,宁愿不发。
手机里的未读消息,一定要把右上角的小红标点掉。
出门了,会有“我关门了吗”的想法,哪怕走远了也要回去检查。
为了消除细菌,反复不断洗手、洗澡,并且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别紧张,这些大多数是强迫症状,而不是真正的强迫症。
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
强迫思维
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比如说完话后反复思考有没有说错。
这些想法常常令人很不愉快,伴有不能对琐碎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决定。
当事人往往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但终总是失败。
强迫行为
重复出现一些动作,如觉得手脏而反复洗手、生怕门没锁好而反复检查等。
有人会出现一套固定化的“仪式动作”,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是同时存在的。
判断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可以对照6种强迫思维和4种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强迫性怀疑:对已完成的事情放心不下,比如是否管好门窗。
强迫性回忆:对往事反复回忆,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
强迫联想:脑海中出现一个观念,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另一个观念。
强迫意向:出现违背自己内心意愿的想法。比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
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没必要却不能克制。比如担心自己会说错话。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
强迫行为
强迫洗涤:比如强迫洗手、洗衣等。
强迫计数: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台阶,不可克制地计数。
强迫检查:为减轻怀疑而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强迫性仪式动作:总是做一些固定动作,试图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如用手拍胸部等。
强迫症重要的诊断要点在于存在心理冲突,也就是说,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停不下来,且越想抵制,越会感到紧张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