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射频消融如何实现“不开刀”?
射频消融属于微创介入治疗,其原理是通过B超或磁共振引导,将细如发丝的射频针精确刺入子宫腺肌病灶。针尖释放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至60-90℃,导致病灶细胞凝固性坏死,同时保留正常子宫肌层结构。整个过程无需切开子宫或腹腔,仅在皮肤表面留下针孔大小的创口,术后24-72小时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效果如何?数据说话
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可使80%以上患者痛经程度降低50%以上,月经量减少效果在术后3-6个月比较显著。对于病灶直径≤5cm的局灶型腺肌症,疼痛缓解率可达75%-90%。但需注意,弥漫型腺肌症(病灶分散)或肌层浸润超过2.5cm者,复发风险增加3倍,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约15%-30%。
哪些患者适合?
有生育需求且病灶局限的年轻女性
保守治疗无效但拒绝切除子宫者
合并贫血、体质虚弱无法耐受大手术者
病灶厚度较大(>3cm)需缩小子宫体积者
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虽微创,但并非“一劳永逸”。术后需配合药物治疗(如GnRH类药物)抑制残留病灶活性,并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计划妊娠,建议避孕6-12个月,降低子宫破裂风险。对于合并严重盆腔粘连、可疑恶变或子宫体积>孕12周者,仍需考虑传统手术。
射频消融为腺肌症患者提供了“保子宫、少痛苦”的新路径,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评估。建议患者与医生充分沟通,结合年龄、生育需求、病灶类型等因素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