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紧密相连的。毕竟,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炎症,这是痛风的典型发病机制。但你知道吗?临床上确实存在尿酸不高却患上痛风的情况,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让人困惑的问题。
一、尿酸不高却痛风,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常说的尿酸值,指的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但实际上,痛风的发作,关键在于关节处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和沉积。有时候,虽然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可关节局部却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尿酸盐结晶。比如,关节受到外伤、局部温度变化、pH值改变等,都可能促使尿酸盐在关节处析出结晶,进而引发痛风性关节炎。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检测时间问题:痛风发作时,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促使血液中的尿酸更多地向关节等组织转移,以减轻血液中尿酸的“毒性”。这就导致在痛风发作期检测血尿酸,数值可能并不高。等痛风缓解后,尿酸又会慢慢从组织回到血液中,这时再测,尿酸值可能就升高了。所以,检测血尿酸的时间很关键,如果只在痛风发作期检测,很容易出现“尿酸不高”的假象。
尿酸波动:即使长期血尿酸水平正常,但突然短时间内血尿酸大幅波动,也可能诱发痛风。比如,有些人平时饮食控制得很好,尿酸一直正常,可突然一次暴饮暴食,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或者大量饮酒,就会使血尿酸迅速升高。身体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尿酸就容易在关节处结晶,引发痛风。同样,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如果突然停药,血尿酸快速回升,也会有类似风险。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身体对尿酸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不同。有些人天生关节组织对尿酸盐结晶更敏感,即使尿酸水平稍高一点,就可能引发痛风。而另一些人,虽然血尿酸长期高于正常范围,但由于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较好,尿酸盐结晶没有大量沉积在关节,所以一直没有痛风发作。
三、尿酸不高的痛风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诊断:对于怀疑痛风但尿酸不高的患者,医生一般不会只看血尿酸这一个指标。还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典型的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发作特点等)、病史(有无痛风家族史、既往发作情况等),以及关节超声、双能CT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这些检查可以发现关节内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即使血尿酸正常,只要发现结晶,也能明确痛风的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和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类似,在痛风发作期,主要是缓解疼痛和炎症,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缓解期同样需要采取措施预防痛风复发,比如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尿酸波动大或者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维持血尿酸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尿酸不高也会痛风,这不是医学上的“例外”,而是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痛风发病机制的一部分。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疑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答疑解惑。要是你还有其他关于痛风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