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类风湿,全称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令人困扰的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略者(如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时,却出现了“敌我不分”的状况,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尤其是关节滑膜,这便是类风湿的发病根源。
类风湿的典型症状非常折磨人。关节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程度不一,从轻微的不适到难以忍受的剧痛都有可能,而且通常是对称性发作,也就是说如果左手的某个关节疼痛,右手对应的关节也很可能出现同样的症状。关节肿胀也很常见,受累关节看起来比正常关节要粗大,摸起来有胀满感,这是因为关节滑膜炎症导致了关节腔积液和周围组织水肿。晨僵更是许多类风湿患者每天都要面对的“噩梦”,早晨起床后,关节及其周围会出现僵硬感,就像被上了锁一样,活动受限,这种晨僵一般会持续1小时以上,严重的甚至可能持续数小时,随着活动才会逐渐缓解,但第二天又会卷土重来。
从发病机制来看,类风湿的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类风湿的发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家族中有类风湿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类风湿的风险会相对增加。环境因素则像是“导火索”,一些感染因素,如细菌、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促使炎症因子分泌、产生自身抗体等一系列反应,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作。免疫紊乱在类风湿发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活化的CD4T细胞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等,都与类风湿关节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一些炎症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会促使滑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进而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
类风湿常“青睐”的部位多为小关节,比较常见的受累关节有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足趾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也可能受到波及。甚至一些不太被关注的小关节,如颞颌关节、颈椎的寰枢椎关节等也容易受累。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疼痛、酸痛、僵硬感,严重的颈椎病变还可能导致瘫痪;颞颌关节受累时,会表现为张口受限、咀嚼或说话时明显疼痛等。
类风湿虽然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绝不是不可战胜的。了解类风湿的症状、发病机制,积极配合科学的治疗,做好日常的自我管理,特殊时期也不放松应对,我们就能在这场与疾病的较量中,逐渐掌握主动权。